电子市场:明天是否会更好? -永乐国际官网



电子市场:明天是否会更好?

 

   提到杭州电子市场,相信每一个杭州人都会有一种亲情般的熟知,作为最早一批的电子市场,作为杭州文三路电子一条街的溯源地之一,在十年的发展中,她承载了人们太多的遐想与怀念。从90年代末开始,它一度和当时的电脑市场交相辉映,照亮了杭州乃至浙江电子信息产品交易的一片天,而今,相比于杭州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中一个比一个豪华,一个比一个旺的电脑市场,我们猛然发现电子市场还是那个电子市场,只是随着岁月的流去,它显然已是老态龙钟,疲态渐显,陈旧的物业、落后的管理,已经明显跟不上了文三街区快速发展的脚步。

    与此同时,电子产业已经逐渐成为环杭州湾标志性产业集群,并列入了浙江省的发展规划,前景远大。据悉,环杭州湾地区集聚了浙江省70%以上的电子企业,80%以上的信息产品制造业,90%以上的软件产业和几乎全部的微电子产业、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京、沪之后的又一个中国it产业基地。历史再一次为杭州电子产品交易市场搭起了一个舞台,在如此诸多利好消息的鼓动下,来自各方的力量都在磨刀霍霍,为电子产品交易市场的未来放手一搏。

    在通往电子产品交易市场未来的路上,硝烟渐起。

    首先传出的消息是杭州电子市场行将迁址,重新打造,新市场的地点一说在学院路,而来自消息灵通人士的说法是悬而未决,抉择中……。几乎就在同时,远在登云路上的时代电子商城开始了热热闹闹的招商,虽然偏远的地段让人为之捏把汗,但操作方满腹的豪情也为电子产品市场的未来蓝图描下了重重一笔。来自台湾的百脑汇赶了个正着,其在教工路上的自办物业暗暗瞄上了电子市场的项目,虽然是外来户,但凭借其经验与资本实力,百脑汇的竞争力谁都不敢小视。尚未开战之时,这厢又有一个颐高半路杀出,携其在文三路强劲的卖场雄风与一体化的产业优势,意欲在高新电脑城旁再造电子市场。

    大幕徐徐拉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90年代末的文三路上,五花八门的电脑市场一哄而上,这边披红挂彩刚开业,那边敲锣打鼓又开张,一时间六七个电脑市场短兵相接、硝烟弥漫。庆幸的是电脑市场之争终以喜剧收场,今天文三街一派火红的电脑市场不应该忘记过去的一幕。如今,站在风口浪尖的换成了电子市场,每个关心电子市场的人都在不约而同的关心着同一个主题:电子市场的明天会怎样?

    就让我们循着电子市场的过去,努力为电子市场寻找一个喜剧结局。

抹不去的文三路情结

    既然电子市场的格局终将裂变,电子市场的选址会变成商户最关心的问题。有一种可能是离开文三街区,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且不说去哪里,单说要离开文三街区,相信十有八九的人会坚决反对。这种反对源于眷恋,一种对于沉淀了多年的情感、文化的眷恋,就像我们不愿离开从小长大的故土一样。记忆中,电子市场是和文三街一路走过来的,在这一路上,我们有着太多太多抹不掉的记忆:大学校园的学生们,每每周末或者课余总要抽点时间到电子市场淘宝,在电子市场里填满了学生、发烧友们不断升级电脑的梦想;而在文三街区的创业者们更忘不了炎热的夏天背着一个背包沿街推销1m内存条的那份辛劳……在这一路上,看到了这样一种从小做起,坚持不懈,不断进取,努力奋争的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这份成功在文三街区深远流传,如今的文三街区的现状就是最好的见证:消费者的众望所归,旺盛的人气,强势的商圈氛围。就此说来,文三街区更适合拉开场面,传承电子市场的历史,寄托更大的希望。

    从商业的角度来讲,文化的积淀应该是来自历史的沉淀,就像十年可以造就电子市场的旧日辉煌一样,就像文三路it商圈的形成一样。

    而选址遥远的他处,意味着这种文三路文化的断层,没有了商圈的氛围,新市场就像沙漠,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往日的消费和客源,使得商家无法在第一时间进入这个运转的系统,大大增加了风险。并且,远离it核心商圈带来的商情滞后,更容易丧失机会,也把一大群消费者排拒在外--那个地方,对他们来说太遥远,没有信任感。

商圈现象透视

    说到电子产品市场选址,如果问商户几乎都愿意留在文三街区,除了源于对于文三路的眷恋,更多的源于对商业的敏锐嗅觉。

    有个故事,说有个乡下人,进了竞争最激烈的豆腐业,在镇上花了高价钱租了房子做生意。有人问:“怎么这么傻,你家里有那么大的房子干嘛还租房子呢?”他说:“这里就是集市,有生意啊!”“你在家里做旺了,不是又不付租金,又有生意么?”“那你去乡下做吧,我可不想冒豆腐酸了都卖不掉的风险。”一日复一日,这人成了集市上的豆腐王……

    这是一个简单而形象的关于商圈的故事。

    在杭城it业的版图内,企图以独家之力撼动杭州乃至全省的消费市场、拉动某一客层的消费,要付出何等的成本,相信每一位商家都心知肚明。这时候,商圈的意义就脱颖而出。商圈对于市场的感召力是巨大的,它能够让万里之遥的游客奔向北京的西单,上海的南京路。商圈是一种″势力″,锐不可挡。对于成熟商圈来说,商圈效应是一种叠加效应,各零售商家在商圈内能够效应倍增,降低独立宣传推广的成本,还能产生大得多的集客能力。商圈的效应,对it业来说,已经是一种路人皆知的秘密--远离商圈,等于慢性自杀。

  2003年10月,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开街,这意味着文三路       it商圈的营造和强化,已提升到杭州市政府窗口的层面--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和它抗争。拿电脑卖场为例,近几年不少远离文三街的卖场也在一个一个的开,却是屡开屡败。远至城北明日电脑市场,华东电脑城,近至普通消费云集的黄龙体育中心的好又多超市--有雄厚台资撑底的好又多科技世界三个月便惨淡收场。明日也好,好又多也好,正在造的其他卖场也好,以个体对抗商圈,将是一种唐·吉可德般的奢望。

  商圈形象不是僵死的画面,应该是生动的场景,充满商业激情,对目标消费市场的吸引力,也将远远超过一家单体卖场的能力。而远在古翠路、教工路等人气冷清的独立型it卖场,无论凭借如何高超的推广技巧、独特的商品组合,仅靠一家之力,都无法与商圈的整体行为相比较:一是支出成本,其次是市场的号召力。而支出成本必然要转嫁到驻场商户身上,市场的号召力则让消费者远观而不入内。

文三街区中的颐高

    提到文三街区,有一个名字就不能不提,她就是颐高。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在文三街区,颐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it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数码连锁卖场为龙头,通讯科技、创业投资、网路服务同步发展的大型it企业,她亲身经历了文三街区的十年变迁,并最终如愿以偿的把文三路打造成了江南it第一街区。尤其是颐高主导的数码连锁市场,不仅在省内全面开花,更是成功走向了全国。

    文三街区造就了颐高,颐高又推动了文三街区发展,这其中不是偶然,究其深层的原因在于颐高的身上深深地刻着文三路的烙印,而颐高的市场之所以成功,大概是因为土生土长的颐高比谁都了解商户的需求,比谁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在电脑市场业界常见的商户罢市、闹事的现象从来没有在颐高的卖场里发生过,相反,众所周知的是颐高的商铺炙手可热,颐高市场里的商户永远都在与颐高共同分享创业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如今,颐高成了这场电子市场争夺战的主角之一。

    六年前,同样也是在这条文三路上,在那场异常惨烈的电脑市场争夺战中,颐高笑到了最后,到现在还是无人能敌。只是,六年后的今天,颐高能重复历史吗?

颐高眼里的电子市场

    颐高it卖场的专业是出了名的。

    做数码连锁与做电子市场异曲同工。

    在颐高看来,专业化、规范化、更高的技术含量,更强的增值能力,将是it卖场的大势所趋。这意味着,it产品渠道的内涵和外延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颐高电子市场项目负责人向笔者描绘了他们对于电子的许多设想,比如用做电脑市场的思路做电子市场,用亚渠道理论指导电子市场的运营。尤其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操作设想,对于老市场的诸多遗留问题,比如目前杭州电子市场缺乏独特的、档次比较高的元器件,由于买不到,很多有需求的公司都不太还价,商家利润很高,而且,由于买不到,很多需求公司都不得不去上海、深圳等地采购……颐高接手后,将会最大限度地改变这种消费外流的情况,发挥亚渠道的优势,颐高将引导商家,助其推广、壮大,从而将这部分消费大户吸引进来;再如,凭借颐高在卖场终端的强大实力,可以跟赛格一样承办全国、全省的电子产品展览会…,或者与电子商情类专业刊物合作《颐高数字世界》的电子版,与市场营销活动相结合,跨媒体经营,增强市场的传播效应,为企业发布电子产品商情信息,打造电子企业新形象,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为新经济时代的经营决策者、营销采购人员提供多项增值回报和全方位服务。

    最终我们关心的只是,颐高能给我们一份怎样的答卷?

■后记

    临了,颐高电子市场项目负责人再一次强调了他们对于电子市场的未来规划。他说,当今的it卖场发展迅速,颐高集团正在考虑实现单一性数码连锁卖场到广义的it卖场的转变,从电子产品一体化和产业联动互补的角度寻找突破点,建构一种新经济型态。颐高电子市场依旧开在文三街,地处文三路商圈核心地段,交通更加方便,资讯体系非常天然。在构建广义的it卖场的思路指引下,颐高将重构文三街庞大的商情系统,使电子行业更容易与外界有紧密联系,电子经营商家大有用武之地。更为重要的是,颐高将把目光投向全球配套市场,在颐高数码网络的平台的基础之上打造一个全国首席电子产品商务平台,给整个电子产业链创造一个繁荣的机会。

    做且观望,静待明天!

新闻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