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浙商对话浙大学子 -永乐国际官网



风云浙商对话浙大学子

 中新浙江网327 (作者:张妍婷、张炜利、沈芸)上周末,两位2006年度风云浙商走上浙大创业论坛。一位是下岗再就业企业家、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另一位是颐高集团董事长翁南道,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像拎着包走进来的大师兄。这两位经历、年龄、行业都有着极大反差的风云浙商,分享经验,畅谈人生,与上百位有创业想法的浙大学子进行交流。

 论坛开始,当主持人问在座学生多少人有创业的想法时,一大半人举起了手。大学生该先创业还是先就业?”“企业老总更看重专业人才还是综合性人才?”“合伙创业好不好”……一个个问题抛向两位风云浙商,学生们都是有备而来。直到论坛结束,很多学生还不肯走,把两位浙商团团围住,开小灶继续交流。

 浙江大学学工部部长费英勤告诉记者,今天的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很多人有创业的冲动和愿望,但他们缺乏对创业的感性认识,看到的大部分是成功美好的结果,容易盲目乐观。

  与此同时,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浙商,在企业做大做强后,心怀深切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愿意将自己的创业心得、财富观念,与后来人分享。为此,本报和浙江经视、浙江大学学工部联合推出了风云浙商浙大创业论坛,我们将陆续将历届的风云浙商请进大学校园,给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传授一些创业的知识和理念。

  凌兰芳:成功创业要过四重考验

  凌兰芳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成长于70年代,没读过大学,出身国企,做的是最传统的丝绸行业,我儿子现在在西北大学学经济,跟你们年龄差不多”——他像个父亲一样语重心长。说起创业,他说,经过四重考验才有可能成功——有理念、有激情、有知识,还有一颗善良的心。

  最困难时都没欠银行一分钱

  凌兰芳认为,创业需要有理念,追求财富的人,那是求发财,不是创业。创业是把人生梦想展现出来,是个做人的过程。凌兰芳的观点是要诚信、要和谐、要创新。真正的企业家,没有财富观,只有价值观,索取少之又少,贡献多之又多,遇到灾难的时候才顶得住。

  1995年,凌兰芳公司买的一艘海轮,在山东附近发生事故,12个员工身亡。船没有了,剩下的21个人,平均每人负债150万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凌兰芳他们没有拖欠过银行一分钱。他和员工们每月只拿150元生活费,出差大家挤一个房间,睡地板吃方便面度日,以至于他现在看到方便面就哆嗦。虽然是国有企业,实在没钱的时候,他们还从自己家里拿钱给企业还贷款,一个人有两条生命,诚信如果缺失,这个人在社会上就已经没命了。凌兰芳说,诚信,这是创业必备的品质。

  和谐,则是对社会、自我采取的融合态度:非常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不亏欠他人和自我。诚信和和谐这两种品德,不是一蹴而就的。你们在浙大读书,已经是在创业——因为你们应该在学校里锻造这两种品德。

  创新,其实是一种整合资源的能力。把眼前具备的资源,通过创业理念、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整合起来,就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孙德良就是不经意间、在同学处躲雨时偶然发现一抽屉化工行业的客户名片,从而引发了创办中国化工网的想法,并最终成为中国网络第一股。

  最害怕太阳下山

  当有人问凌兰芳最害怕什么,他说最怕太阳下山——那代表一天又过去了。如果年轻10岁,我会更有激情。我每天都觉得有做不完的事。凌兰芳感慨地说。

  我小时候也把人生规划得很好,也想念浙大,但命运让我与上大学无缘。你们正在规划自己的创业理想,但跨出第一步后,或渐行渐远,或失之交臂,甚至背道而驰的时候,是否仍能保持创业的激情?这就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了理念,但没有乐此不疲的激情,创业仍然会成问题。所以,准备创业的人,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天将降大人于斯人的信念和决心。一旦激情减退,危险就可能到来。

  对企业有用就是人才

  在学校,学生最大的任务是学知识。不管你学什么,只要对企业有用的,就是人才。中国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凌兰芳说。

  读书时,包括后来边工作边读夜校,每次考试,凌兰芳从来没拿过第二名以下。要做就要做最好。宁愿少参加一门考试,也要争取考的每一门都拿最高分。

  善良的人才能成功

  智商、情商、胆商,当然也是创业所必须的。但是成功的企业家还应该拥有善商——孝敬父母的人,才可能做好事业。

  我一直把员工称为我的兄弟姐妹。因为文革时期我被打倒,在我没饭吃的时候,他们给我送来地瓜、菜、饭,安慰我,鼓励我别灰心,让我感觉到人性的光辉。所以,我一直对自己说,要慈善,要创业,一定要抱团前进。

  翁南道:会整合,会分享,会学习

  翁南道1988年毕业于浙大计算机系,1993年下海创业。可能是当时创业的机遇好,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会成功;也可能是因为小时侯吃的苦比较多,创业的艰辛对我来说算不上什么。翁南道说,他觉得自己还是比较轻松,至少每天能保证两个小时打网球。

  要有好团队

  翁南道曾经收购过好多小公司,收购的标准很简单:有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有没有好的创意、能不能产生利润。翁南道把公司分为大圈中圈小圈,大圈自己把握方向,中圈让高层去创新,小圈子就是所有员工,给他们自由创造的空间。

  很多人对创业有误解,觉得一定要单干才是创业,其实在一个公司里成长也是创业的历程。

  不久前,翁南道让四个年轻人做一个新的门户网站,其中两人还是在校实习生,三个月他们就顺利完成了任务,翁南道非常满意。在他眼里,公司应该培养每个员工创业的意识和欲望,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整合资源是一种能力

  翁南道很喜欢打网球,他的网球教练是浙大校网球队的学生,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的困惑。翁南道建议他去开一个网球俱乐部,并承诺帮他介绍一些企业家朋友去打球,这样,他一个月打球就有2万元收入;再做一些相关服务,比如卖网球、饮料,还能挣一点;再想个点子,整合一下这些企业家,会有更多机会。但最后这个学生还是回上海找了份安稳的工作。

  翁南道说,这个上海年轻人比别人优先占有了资源,但他不懂得整合,是一种遗憾。现在年轻人有的是知识,要学会及时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财富。

  要舍得与人共享

  很多人觉得创业最大的障碍是没有资金,翁南道却指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天使投资人,拿着大把资金找投资项目。所以,创业需要的是有头脑,有创意。

  怎样才能获得创业资金、找到永乐国际官网的合作伙伴呢?翁南道认为,最重要的拥有一些基本素质,愿意舍得与人共享。看人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看他的道德底线。如果身边的人都反应这个人不错,又有好的项目,我就愿意给他投钱。

  看小说、打游戏也是积累

  翁南道反对大学生休学创业,在他眼里,大学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工作后就会发现,很多人际关系是大学时建立的。跳过这样一段人生经历会很遗憾。翁南道觉得,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扎实、丰满地过完大学生活,包括谈恋爱。

  颐高集团每年也会有大四、大三甚至大二的学生来实习,那是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有时间、有兴趣去做这个事。大学时应该尽量吸收各种知识,培养学习的能力,专业不重要。我建议大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有的选修课都去学,喜欢看小说的就去看小说,喜欢玩游戏的就去玩游戏,提高非专业的知识能力。

  创业问答

  问:你们选人最看重什么?

  翁南道(以下简称翁):一个人是不是能合作,一看人品,二看能力,三看想法。至于资金,是次要的,社会上有大把的天使投资人。

  一个人,只要身边的人都能评价他还不错”——比如能帮同学打饭、能帮寝室里的人打水、熄灯后乐于参与室友聊天……都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

  问:很多同学都有创业的紧迫感。一毕业就创业吗,还是甚至在校就创业呢?

  凌兰芳(以下简称凌):我主张先就业再创业,或者边就业边创业。当然,如果你父母有万贯家财,当然可以选择马上创业。但如果你的父母是下岗职工,你就应该先就业,挣钱贴补家庭,同时在就业中学习,有机遇再创业。环境决定创业的背景是不同的。

  问:我是学旅游管理的研究生,想在餐饮行业创业,请问有没有前景?

  翁:研究生就不应该去传统行业,餐饮行业竞争惨烈,是红海中的红海。如果一定要做,就要创新,做文化,做特色主题餐饮。但餐饮行业必须有大资金支持,进入门槛比较高。

  凌:你的选择非常正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是研究生,说不定就能在这里发现一片潜在的蓝海,颠覆传统的餐饮业。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壁垒,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最传统的,往往是最时尚的。关键是在传统行业中如何整合资源——如果每件事都有标准答案,为什么不用电脑来替代企业家?就是因为企业家能够面对、处理市场的不确定性。

  问:国内餐饮企业为什么做不过肯德基?自主创业,是不是很多行业都很难超过外资企业?

  翁:中国的小肥羊,已经在全国各地开了900多家分店,还开到了国外,并且快上市了。人家外企已经发展了100年,而我们才10年。中国正在融入世界,中国餐饮企业的潜力很大。

  凌:国外的商业模式确实曾给我们启迪。但是,外资企业一样受到中国市场发展的挑战,他们也不是神仙。凭中华民族的聪明,一定能做得很好。

  问:那么,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翁:现在,业态之间竞争并没有秘密。关键是对战略、资本、管理的组合——拷贝、粘贴、修改,加1%的创意,就能产生人家暂时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模式.

                                                  转摘自<<钱江晚报>>

新闻中心

网站地图